期刊导读

土地整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东北农业大

一、研究背景

从起初的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到当前的土地综合整治,土地整治在保障耕地红线、提升耕地质量及其产能乃至促进城乡土地利用统筹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土地整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及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和基础平台[1-2]。随着土地整治实践工作的逐步深化,国家对土地整治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对土地整治从业人员所具备的知识体系、结构及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土地整治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非常紧迫。

高校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土地整治专业人才,且在国家及地方相关政府部门拟定的有关土地整治人才培养的路径和具体措施中亦有所体现。例如,《国土资源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整合土地整治系统内外部技术力量,充分利用土地整治行业专家技术优势,全面建设土地整治技术体系。《吉林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吉政发[2012]11号)提出,为加强土地整治队伍建设,鼓励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设土地整治专业和建设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与教育部共同发布了《关于实施国土资源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2014]6号),提出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要联合国土资源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在国土资源相关专业或学科领域(如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协同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工程型人才。部分高校也制订或实施了土地整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如云南农业大学于2010年6月6日邀请业内专家对增设“土地整治工程”专业进行了论证[3],并先后两次向教育部提出正式申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依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所具备的“工程与技术”的办学特色和优势,设置“土地整治工程”专业方向,并获批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4-6],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获得官方支持的、拥有完整的土地整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的高校;河北农业大学通过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系统研制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能力构成及其培养方案,其中土地整治工程设计能力是五大核心能力之一,并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学来具体实施[7-8]。

从国土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及高校的行为表现来看,土地整治专业人才培养步伐明显滞后于行业实践,但越来越受到相关高校的重视。高校有关土地整治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平台和基础。东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东北农大”)作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院校,是我国最早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原土地规划专业)的高校,在土地整治教育领域具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实践经验和地域特色。东北地区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区域和典型的老工业基地,是我国土地整治的重点及典型地区,尤其是黑龙江省作为全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急需从事土地整治工作的专业人才。东北农大作为具有北方现代农业特色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特色的高等学校,有必要将土地整治专业人才培养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

二、土地整治学科属性分析

土地整治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活动。内容包括农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未利用地开发和土地复垦。行业的业务类型主要包括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测绘、招标代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咨询、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及施工等。当前的土地(综合)整治是从早期的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化与拓展而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土地整治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工程性特点,与多个学科存在一定的关联,并存在基础理论或研究对象局部交叉或两者兼有,如测绘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城乡规划学、地理学、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及环境科学与工程等[9]。从东北农大土地整治教育历史沿革来看,土地整治教育隶属过农学系、农业工程系、农业经济管理系、规划与发展学院和资源与环境学院,这也显现出土地整治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虽然土地整治与以上学科存在或多或少的交叉,但无法被以上某个学科替代。

上一篇:站在国民经济的宏观角度探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