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读

清代“闯关东”对东北农业的影响

“闯关东”自清初开始涉及地域广、人口多,如此规模庞大的人口迁徙,迁入东北的人口又多是破产农民,进入东北的大多数从事农业成产,正如“鲁人之移植于东三省者,其职业以农为主”①这必然会对东北农业产生巨大影响。 一、农业人口劳动力增加、土地面积扩大 根据史料记载辽宁省辽阳县高氏一族“他们祖籍云南,明末移民山东,落户于登州府蓬莱县高家庄,顺治年间(1644—1661年),高氏兄弟三人携家迁往辽阳(今辽宁辽阳)东南正蓝旗界落户,再迁至高家岭子,三迁至大甸子。高氏以农耕为业,勤俭持家。”②从这则史料中可以看出来迁入东北的人口投入到农业领域,使得农业劳动力极大增加。 由于资料有限清朝中前期的土地资料很难统计,但是从各种资料中可以看出,自咸丰年间放垦以来,东北地区的土地得到大力开发,以黑龙江为例几十年间其放垦的土地面积达到13倍,由于黑龙江地靠北部,气温较低,耕地面积相对较少,但据资料上可见奉天、吉林两省的土地扩展的规模和速度之快。土地是农业最为基本的生产资料,人口又是土地更重的基本单位,“闯关东”后,成功进入东北的劳动力马上就将精力投入到白山黑水肥沃土地的开采上来,“……移民的到来则为潜力的发挥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总之,东北荒地的开垦、耕地面积的剧增,是与华北移民含辛茹苦、披荆斩棘的创业密不可分的,他们可堪称是发展东北农业经济的主力军。”③关内移民东北的人民长期生活在中原农业发达区,他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力。 二、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进步 中原地区自从人类社会产生农业开始,就是农耕发达地区,尤其是黄河中下游流域河南、直隶、山东等地在清朝一直是农业大省;尽管黄河经常泛滥成灾,但是这并没有动摇这一地区的农业地位。先进成熟的耕作方法,农业生产工具进步都是中原腹地农业发达的表现。但是随着这一地区的土地集中,人口饱和时,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就不得不向外迁徙,因此生产技术和工具也随着“闯关东”的人“闯”到了东北。 “关内移民迁往东北之后……比如中原地区广泛使用的铁犁、磨盘、锄头就是由关内移民带到东北的,这直接提高了东北地区农业的生产力。”④在这之前东北农业基本上处于刀耕火种的状态,农田耕作几无规律,造成土地的极大浪费,关内移民将休耕法、区田法等耕作方法也带到了东北,在关内农民的传播的影响之下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在东北广泛传播,东北的土地经营逐渐由原来的粗放式转化为精耕细作,和中原农业趋于一致。 表1⑤ 东北的农业生产工具类别农具名称整地用器具开荒犁、弓子、耙子、洋镐、铁齿耙子等管理器具锄头、小锄头、镗犁等运输器具大车、小车、大轱辘车、抬筐、扁担等饲养工具铡刀、水桶、料斗子、马槽子等 总之,关内的大量移民带来的先进的生产工具使得东北农业有了突破性发展,东北地区很快成为全国的粮食生产基地。尤其是近代以后随着沙俄和日本在东北的侵入,东北农业很快步入近代化阶段,这些和“闯关东”的人们是密切相关的。 三、农作物类型多样化 清朝是以女真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政权,女真族长期生活在东北地区过着游牧的生活,比如以放牧牛羊或者采集东珠或者野人参为生,这样的生活方式有极大的不稳定性,一旦遇到寒冷天气很可能牲畜死亡。即使是在清朝入关以后,这样的生活方式仍在继续,在少数的熟女真居住的地方农业有了一定发展,但是非常有限而且农作物少,主要是种植一些耐寒的农作物,如稗、粟、高粱、稻;还有经济作物如棉花的种植。 而在关内移民移民到东北之后,首先是上述农作物的种植已经比较稳定,即有了较为稳定的生产区域;其次是种植的面积已经扩大;另外关内的玉米、大豆、水稻、冬瓜、烟草、黄瓜、土豆、山药、木耳、黄菇、榛蘑、苹果、西瓜、葡萄、山楂、核桃等被带进东北,并在东北有了新的发展,形成适应东北的气候的农业生产。另外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养蚕缫丝业就非常发达,关内农民进入东北就必然养蚕技术带进东北,再加上东北有适应桑叶生长,尤其是进入近代以后,随着实业救国思想的发展和国外缫丝先进设备的引进,这一轻工业发展迅速,作为农业的补充构成了“闯关东”进入东北农民基本生活。“光绪十七年修撰的《吉林通志》所载植物中,作物品种又有新的增加,谷属计28种,疏属42种,瓜属计9种。”⑥ 正是在“闯关东”的人们的影响和带领之下,东北的农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业链,实际上为今天东北农作物奠定了基础。 四、东北各民族农业观念的变化 清代之时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满族、蒙古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东北地区,对于中原的农业了解较少,公元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以后和内地交往逐渐多起来。但是其主要的生活方式仍然是畜牧业、渔猎采集为主,东北地区地处靠北,有许多的野生物,而这些少数民族就以采集如药材、珍珠为生。这就使东北传统的重“渔牧”的思想。 但是随着

上一篇:关于东北发展生态文明型现代化农业的思考

下一篇:东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案例分析——基于典

Copyright © 2018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